《河南城建学院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故 乡

   期次:第13期   作者:◎孙敬克   查看:125   


  故乡,一个又称为老家的地方,是生于斯而后长于斯的地方,让人念念不忘。特别是临近年底,当背起行囊回家过年,离家越近,内心越忐忑,大概就是所谓的“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”吧。
  儿时的老家风景优美,气候宜人,树丛中有泥墙瓦房,村边有池塘沟渠,春节可以随心所欲地放鞭炮,元宵节可以提着灯笼,打着火把在晒谷场里追逐。如今整个村子已荒废,种满了树,只留下村边的祠堂和老坟,早已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了。虽然来到城市生活很多年,但故乡早已深深的印在脑海里、骨子里,时常梦见,遇见家乡人时倍感亲切,“逢人渐觉乡音异,却恨莺声似故山”,大抵也说的是这种感觉吧。
  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在老家还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以及厚重的泥土气息,让人感觉自己从未离开过。遇见多年未见的儿时同窗和玩伴,模样已经变的不敢相认了,想起儿时的趣事让人觉得一切就像昨天刚刚发生。问起一些熟人的近况,得知很多人已远走他乡,有些人久病在床不能言语,有的人已驾鹤西去,令人唏嘘,真的是明日隔山岳,世事两茫茫。

  当年的小学,记载童年时期的欢乐和艰辛的地方。那时的我们,春天在田野的花丛中奔跑,夏天在池塘里捉鱼,秋天在田野间追逐野兔,冬天在冰面上滑冰。那时的我们,一周上六天课,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赶往学校,在蜡烛或煤油灯下早读;那时的我们,把升学作为脱离农门的唯一机会;那时的我们每天放学后先干农活,然后才能在煤油灯下做作业;那时的我们,同学间拼的是学习成绩和奖状;那时的我们,雨后看着远山,憧憬着山的那边会有广阔的天地……老家的初中,是另外一个承载年少的轻狂和不羁的地方。那时的我们,会晚上偷偷的翻过校园的院墙;那时的我们,会为了理想和他人争的面红耳赤却又说服不了对方;那时的我们,会情窦初开,却要装作一副心静如水的样子;那时的我们,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……故乡的高中,是记载人生中为理想最拼搏的阶段,它决定你是否能破茧成蝶。那时的我们,觉得学习就是智力的对决和毅力的比拼;那时的我们,会在上自习时溜出去打球,睡觉前在操场上跑几圈,把自己弄的筋疲力尽;那时的我们,会在饭后站在古城墙上远眺,仿佛能看到未来;那时的我们,相信苟富贵勿相忘是个简单的承诺,十年聚会是个很短的约定……他乡可以仰望,故乡才可安放。因为远行,才知道故乡的意义,因为那里有美好的回忆。回不去的是故乡,到不了的是远方;故乡仍在,却渐行渐远,对她的思念也只能深藏在心底。也许白居易的那句“倦鸟暮归林,浮云晴归山。”更能表达一个远在他乡人的思乡心情吧。写于戊戌年元宵节

     (作者系继续教育学院教师)

河南城建学院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16807次访问,全刊已有1738580次访问